据新华社电 截至2012 年10月,广东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723 例; 今年艾滋病疫情上升势头明显,感染数和发病数分别上升12.6%和18.1%,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。
广东省卫生厅通报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2 年10月,广东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723 例,其中病人12605 例、死亡8957 例;今年前10 个月, 广东共收到报告HIV 抗体阳性者6734 例,其中,艾滋病病毒感染者(HIV)4087 例,艾滋病病人(AIDS )2647 例, 分别比2011 年同期增长12.6%和18.1%。
同时,性传播成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,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,男男同性性传播快速上升。今年前10 个月数据显示, 经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8 年的37.6%逐年上升到60.1%,经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从6.0%逐年上升到19.5%。2011 至2012年,珠三角地区的广州、深圳、中山、东莞、珠海等市男同艾滋病平均感染率已达10%,新发感染率为6%-8%,处于较高水平。
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广东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流动人口比例高,占了近一半。广东累计报告HIV/AIDS 病例中外省籍所占比例从2009 年的34.0%增加到今年10月份的46.0%,病例随访管理难度大。
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讲述求医经历———
“若非危及生命,医生一般就拖着”
在毗邻重庆解放碑的某三甲医院外科大楼前, 当记者见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金星(化名)时,他脸上的神态很淡然,丝毫看不出这曾是一个在刚被查出感染HIV时写过遗书、想要轻生的大学生。
金星告诉记者,一年多前,他正是在这所医院治疗复发的肺部疾病气胸时收到了HIV 阳性的确诊报告。几个月后,气胸复发再次住院时, 医生在得知金星是HIV 携带者后, 取消了原本准备进行的微创手术。
这次来医院, 金星希望能在明年大学毕业前通过手术治愈气胸, 为工作做好准备。挂号时,他告诉记者:“我很平静。自己和他人的经历, 都让我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想法:被拒绝是正常的。”
记者以金星哥哥的身份陪他走进了诊室。接诊的程医生已经从医30多年,头发也白了大半。
在金星告诉程医生自己的病情后,程医生表示应该采用微创手术治疗,他说,只要患者的心、肝、肾等器官在术前检查中没发现大问题,都可以手术,这是治疗气胸的最佳方法。
随后,金星给医生出示了他的HIV 确诊报告。接过报告, 程医生沉默地看了十几秒后突然提高嗓门问道:“这个在哪里查的?”
“就在你们医院。”金星说。
“HIV 阳性, 做不到微创, 其它的可以。”程医生说得很坚决。程医生说的“其它的” 是指传统的开胸腔治疗法, 会给患者带来比微创手术大得多的伤口。
程医生并不讳言: “给你做了, 那台胸腔镜就报废了,几百万的器材,消不了毒,国家规定的不能用在其他人身上。”他还强调,胸腔镜无法进行高温高压消毒。
金星对这个理由显然无法接受,几次询问程医生,乙肝病毒比艾滋病病毒更难杀灭,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却可以进行微创手术?
程医生依然坚持刚才的说法,却也不想再纠缠,便对金星说,开刀(传统手术)是可以做的, 但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,一是气胸正在复发,二是CT检查显示肺大泡的明确位置。
“医生,你刚才不是说这个随时可能复发吗?”金星问到。
“虽然反复发作是手术指针,但是做手术必须是在发作的时候,否则的话不能做。”程医生再次强调。
走出诊室, 金星找到了去年未给他实施微创手术的主治医生汪医生。汪医生一下子就认出了金星。
在医院的走廊上,他对金星说:“你这种情况,没发作,开刀干嘛。”他强调,作为医生,如果HIV 携带者情况严重有生命危险, 医生还是会给他们做手术的,但是除非没有退路,一般不做。
汪医生也很坦诚:“以前同类病人都是开刀,现在都是微创,但,你的情况有点例外……”
离开医院的时候, 金星虽然没有了来时的笑容, 却也看不出任何难过。他告诉记者:“在医生的回答中,我感受到了不到危及生命的时候,他们一般都选择拖着。”
金星也遇到过“一些感动的事情”。他说:“当时我拿着确诊报告去找学校领导,希望他们能重视防艾工作, 没想到他不但没让我退学,还每个月给我发补助, 让我加强营养。”
一年多以前,想到对父母责任,金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,开始正视HIV。
服用了一年多的抗逆转药物后, 金星的CD4 细胞值也从最严重时候的300 出头恢复到了健康人的水平。血液中CD4 细胞数量是衡量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指标。
“前段时间查的时候, 我的CD4 是1000 多,比好多健康的人都高。”他说。说到这儿, 这位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爱穿牛仔裤、夹克和板鞋的21 岁青年才稍微露出些许笑容。
只是这种笑容很快有了些无奈的滋味。“目前的生活和健康人没有太大差别,但以后找工作、上班、结婚这些事儿,麻烦还多哦。”他说。
据新华社电 艾滋病毒感染者:我只希望过普通人生活
羊城晚报记者 夏杨
经历
今年25 岁的小然, 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。谈到自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,现在他已很平静:“反正都已这样了,只能面对现实。”不过他说,刚刚发现被感染的时候,“非常震惊”。
当时他因不慎摔伤了手骨,到广州一家大医院做手术。住院手续都办好了,开始做各种检查,其中包括HIV 检测。“就是那次, 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份,HIV 抗体阳性。”他说,那是刚感染的,因为一个月前体检还没有。还处于震惊中的他被医生告知:“手术不用做了,要我出院。”
小然说,现在想来,最大的遗憾是对不起家人———他是家中独子。“所以我每天都努力工作, 希望在我活着时孝敬父母,多挣些钱留给他们。”
现在小然每天按时服药,每月去医院检查。“抗病毒药物是免费领取的。”
生活
“我现在只想平静地生活。”小然直言,最害怕的事情是别人知道自己的“身份”。
医院的看病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阴影。“当时那个医院的感染科主任还悄悄告诉我妈妈,让我们在家吃饭时碗筷要分开。”想起这件事,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, 但小然依然很愤怒:“普通人都知道,艾滋病病毒只通过血液传染,他作为医生能不知道?! ”
“个别医护人员都会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,何况一般人?我感觉被社会抛弃了!”这件事让小然很悲观,他认为社会对艾滋病的宽容度很有限。
“我现在最怕的事情就是单位体检,每次想到都会怕得要命!”小然说,如果公司因此开除他,他也没办法。
梦想
“如果说我还有梦想,我希望能过普通人的生活,能尽量延长生命,不让父母承受因我离去带来的痛苦!”小然说,他还希望有个家庭,在保证妻子不受感染的前提下,通过人工授精方式生个孩子。
不过他也坦言:“或许这永远是个无法实现的梦。”
艾滋病日前夕,记者探访一个没有口罩、没有手套的艾滋病强制戒毒专管大队
24位“警花”浇灌生命之花
羊城晚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冯党生 丘伟平 刘洪群
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———广东省女子劳教(强制戒毒)所艾滋病专管大队。这里,有36 名强制戒毒人员,同时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。
有意思的是,当这些强制戒毒人员走出“高墙”重获自由后,经常打电话回大队,有的甚至一星期打一次,“就像打电话回娘家一样! ”
失却自由、身患绝症、心有毒魔……贴着这样一群标签的人, 这个只有24 位“警花”的艾滋病专管大队使了啥“花招”
吸引她们?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,记者走进了这里……
正面沟通,需要勇气
说实话, 忽然近距离面对36 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 记者心里也有了一丝紧张。而这24 名女劳教干警,可是几乎天天和她们在一起。
跨进队区, 见不到一个干警戴口罩,也没有戴手套。
大队长余小红向记者介绍,专教干警都配备了防护服、口罩等器材,但是这么多年来, 这些装备干警们一次都没有用过。每天组织艾滋病戒毒学员习艺劳动、点名、巡查,为病号量体温送医送药,甚至为她们擦洗身体,这些工作都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的零距离接触中完成的。
其实,在专管大队成立之初,也有干警戴过手套。
管教警察曾晓燕, 三年前大学毕业考进女子劳教所,刚从“象牙塔”走出来就被分配到了“危险地带”的艾滋病戒毒专管队。
曾晓燕说,面对的是一群身患艾滋病又是吸毒的“双重病人”,上班初期对艾滋病传染心存恐惧,为此经常偷偷抹眼泪,有一段时间里晚上还常做噩梦。由于担心被传染,不管天气多热,每天上班她都着长袖警服、戴手套,每个月还悄悄到医院检测有无感染艾滋病病毒。
这种状况下,曾晓燕的工作一度难以开展。与管教对象沟通困难,艾滋病戒毒学员们不愿与她交流,有时甚至故意刁蛮挑衅,在别的专管干警看起来很容易的一件事,到她手中变得棘手难办。
这些都被余小红看在眼里,余小红从艾滋病强戒学员敏感、多疑、自卑的 心理特征分析入手,启发曾晓燕勇敢大胆去接近这些“特殊病人”,用真诚热心打动艾滋病学员“渴望被尊重的心”。
曾晓燕开始鼓起勇气脱下手套,不穿戴任何防护器材与学员们近身接触,就这样,棘手问题迎刃而解。
身处“险境”,瞒着家人
和多位干警聊天,她们并不讳言“经常做梦梦见自己被抓伤……”。
有的时候,这不止是做梦。
干警谢秀芳,因为丈夫反对,当初来专管大队工作时是瞒着家里的。
2010 年5 月,艾滋病专管队成立没几天,学员们正处于集中管理的适应期,特别烦躁。有一天,两名学员发生口角,坐在值班室的分队长谢秀芳闻讯急忙赶过去制止,只见争执一方朱某已抄起身边的凳子,正要往另一方头上砸,谢秀芳大声喝止的同时,一手抓往高高扬起的凳子,一手拦腰抱住朱某,另一方梁某也不甘示弱,欲与朱某拼命,伸手来抓朱某时手指正好从谢秀芳的手臂上划过,留下一道很长的红色抓痕。
学员也吓到了,停了下来。谢秀芳冲到水龙头前,冲洗伤口,背着众人,眼泪直接掉了下来。她想着,还没告诉丈夫关于工作的事呢,万一有事,家怎么办?女儿怎么办?
所幸没有流血。抹掉眼泪,谢秀芳马上组织学员进行讲评教育,一句“你们也知道,干警和你们是来共患难的……”,说哭了很多学员。学员的情绪安定了很多。
感受生命,珍惜生命
当记者翻开学员陆×华的周记,细细品读学员生活的点滴,猜想着“也许秘密就在这里”———“3月25日,晴。这段时间,春暖花开,看见桑树结了好多果实,灰兔又生了七个宝宝,我很开心啦。”“4月29日,小雨。看见我们种的花和菜都活了,我很企盼看到花开,一定很美,我们云南也有种这种花,我见过。”“5月13日,晴。这个星期有鸡蛋吃,有苹果,这些东西虽不多, 都是干警努力为我们争取的。女儿、外孙女来看我了,我要坚持吃药, 多活几年。”
种菜、种花、养兔子……干警们想尽办法让学员们感受生命的美好。每逢艾滋病戒毒学员解教,专管队还会为她们送上一张“爱心”卡,嘱咐学员遇到疑难时随时来咨询。于是,大队的电话也成了“爱心热线”。“亲爱的干警们,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,我准备结婚了!会在明年的正月初六摆酒呢!”记者在翻阅学员来电记录簿时特别注意到,一位叫吴×玉的学员,自今年7月解教出所后, 几乎每个星期都打电话来,最近的一次是11月21日。
距“零艾滋”还有多远?
政府重视是基础
全民防治是关键
据新华社电11月28日,卫生部通报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。据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,2012年1月-10月我国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8802例;截至今年10月底,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,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。
12月1 日,是第25 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行动起来,向‘零’艾滋迈进———全民参与,全力投入,全面预防”。目前,我国艾滋病疫情如何?艾滋病防治,距“零”艾滋到底有多远?
卫生部疾控局孙新华副巡视员说,目前全国已在2966个县建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网络,建立了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4305个、确证实验室339个、自愿咨询检测(VCT)门诊8899个。全国所有的县级均已具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能力。“目前,我国成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,儿童抗病毒治疗总病死率接近发达国家。”孙新华说,截至2012年10月底,全国抗病毒治疗机构已达3430个,累计治疗成人病人达到19.7万人;目前在治15.8万人,同比增加4.8万人。
今年1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“十二五”行动计划》,提出到2015年底,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%,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%的防治目标。孙新华介绍,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: 一是经性途径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,男男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明显。二是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。三是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,艾滋病死亡人数增加。
“‘零’艾滋是一个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。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说,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、系统的工程,不能因为某一时期的疫情好转而放松。
“如果说政府对防治工作艾滋病越来越重视是实现‘零’艾滋的基础,那全民参与就是关键。”福燕是2010年度“贝利·马丁奖”的获得者、北京佑安医院“爱心家园”的一名护士长,说起实现“零”艾滋目标,已经与艾滋病患者打了15年交道的她也深有感触。福燕说: “对于艾滋病的恐惧, 使得人们会本能地去回避艾滋病患者。会出现这种情况,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。
他们是病人,不要用道德的眼睛去审判他们,要全民参与,全力投入,全面预防,才能最终达到‘零’艾滋目标。”
广州已为30 万孕产妇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
全市孕产妇检测率达90%以上
羊城晚报讯记者刘玮宁、通讯员谭俊报道:“从2009 年5月开始,(我们)一直在做母婴阻断, 至今已经有100多例成功病例。”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,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晶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, 接受正规的治疗后,“艾滋妈妈”产下“艾滋宝宝”的可能性仅0.2%左右。
“今年,我们接诊了40多例‘艾滋妈妈’。”李晶介绍。由于确诊孩子是否携带艾滋病毒需要18个月后, 因此目前还无法精确查知这些孩子的健康比率。不过,她补充道,从2009年5月份开始,该院已有100多例成功阻断病例,其中有30个可以追踪到的孩子是健康的。该院感染科主任何浩岚介绍:目前对于“艾滋妈妈”产下的宝宝,国家有很优厚的政策,从孩子的奶粉到检查费, 全部由国家负担, 还有义工陪护。
自2011年10月1日以来,广州市已经投入990万元(包括中央、市、区三级财政补助),为30万余孕产妇提供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的咨询与检测, 全市孕产妇检测率达90%以上,同时为被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提供综合干预措施。
广东劳教戒毒场所
集中管理艾滋病
四年来累计集中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4000多人次
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洁、通讯员冯党生报道:11 月30 日,广东省劳教戒毒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座谈会在佛山市三水区召开。会议透露,广东省劳教、戒毒场所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场所教育矫治秩序良好,实现了“三无”———无职业暴露、无交叉感染、无所内死亡。
2008年底以来,广东劳教、戒毒系统推进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集中管理,解决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劳教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问题,累计集中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员4000多人次, 目前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劳教、戒毒人员全部在省南丰所、省女子所、广州市戒毒所3个专管区实现集中管理, 集中管理人数居全国前列, 有效防止了艾滋病在场所的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问题。
据统计,自去年5月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以来, 全省场所累计治疗100多人次, 其中省女子所收治艾滋病感染人员治疗覆盖率接近80%。通过开展抗病毒治疗,相关人员不但身体机能明显改善,病毒载量逐步下降、免疫功能逐步提高,有效降低了发病率。
链接
全球抗艾形势总体向好
西亚北非 蔓延最快
至2011年年底,全球约有3400 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,年度新发感染者约250 万,比2001 年下降了约20%。抗艾形势总体向好,但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。
美国:目前约有120 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其中20%至25%的人并不知晓已被感染。美国立法扩大了病毒检测范围,并将确保包括感染者和患者在内的全体公民从2014 年开始都能得到医疗保险。
南非:曾是艾滋病肆虐“重灾区”,全国近6000 万人口中, 病毒感染者达560万。经过多年努力,2010 年至2011 年,南非全国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人数达170 万,约占所有患者的75%。这使艾滋病的感染率在过去两年里下降了41%以上。
西亚北非:是世界上艾滋病蔓延最快的地区之一。据统计,该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2001年的32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47万人。2011年,沙特就发现1195例新增感染者,比前一年增长4.7%。
来源:羊城晚报 2012-12-01 09:03:03